雅昌艺术网 |艺术家网首页 | 论坛 | 博客 | 艺搜
 
 高屯子
 http://gaotunzi.artron.net/
 
  搜索:
 
一本“实验民族志”:在反差与对比中呈现真实
 
作者:王明珂  发布时间: 2015-03-26 11:21:31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的一个晚上,一辆黄色悍马车将我接送到成都一处十分雅致的餐厅参加一场聚会。据说邀请者是一位“公司老板”,和一位藏地寺院活佛、一位仪态优雅的藏族女企业家。三位藏族精英人士宴请一位台湾老土,我以为是几个商人想要捐钱救灾,希望借助我在羌区的地方关系。后来,在餐聚中大家谈起救灾的事我才知道,在座每一个人对阿坝州羌藏地区的了解,都比我这学者深入得多,每一个人在地震救助上所做的事都远非我所能及。这场宴会中那位言语轻和的“公司老板”,便是高屯子。


  高屯子,这名字让我想起另一场餐聚。大约是1994或1995年,在松潘一间狭小的街边饭馆里,当时我刚进入羌族地区作研究,羌族朋友毛明军将我介绍给松潘当地人士。桌上杯盘狼藉,满屋子浓烈的烟酒气息,狭小的室内挤了十多人并且仍有人不断从外面进来打招呼、敬酒。当时在座有一位身体强健的青年犹显豪放洒脱,说他是一位诗人名叫高屯子。没有错,经我询问后得知,此高屯子便是彼高屯子。这两场相隔十三年的餐宴,其间的人事、景物,反差如此之大,两个高屯子之间,仿佛判若两人。


  后来与高屯子接触惭多,发现在他身上,仿佛总是始终充满着巨大的反差与矛盾。从形象、气质上看,内地人总把他当成是一位高原藏人。在草原或山寨,他骑马、耕地,俨然一个牧民或农民;在都市一些现代艺术聚会中,他着装前卫,仿佛一位时尚人士;谈起文学与影像,他是一位热情洋溢的艺术家;谈起佛学或偶见他静默独处默念真言时,他似乎又是一位知行合一的修行者。他的作品,无论是文字或是影像,也处处显现出强烈的,一如他本人的强烈对比,显现出时代、社会与文化的反差与矛盾。


  如下面这一段他对寨子里电视卫星接收器的文字与影像描述:


  “大寨子人把电视卫星信号接收器叫作"锅盖"。自从这顶"锅盖"走县过乡、翻山越岭来到高山之上的大寨子,并在这片杉板铺就的屋顶站稳脚跟之后,便开始向这个古老的高山村寨,传递着各种让人眼花撩乱、应接不暇的现代信息。这顶锅盖,看上去圆润婉转、粉面朝天,但当你和它有了亲密接触之后,会很快发现,它其实是一位举止文雅,却秋波暗送的性感闷骚美女,在不经意间就使古老宁静的大寨子兴奋躁动起来。世代生活在高山羌寨的山民们,很快觉察到,古老敦厚的大寨子,象一位忠厚持家的母亲,温良恭俭、勤劳善良;而屋顶上的这口白色"锅盖"为我们热情介绍的现代都市,却是一位更加诱人的美女,撩拔人心,让人欲摆不能!


  我们从社会生活中得到一些印象与经验,我们以文字或影像将它们表述出来,然而我们的观察与表述深受社会文化与自身学术背景影响。譬如,我们从一些文字与影像描述(包括学术性的)中,经常获得的少数民族印象为:他们是原生态的、传统的一群人。然而在高屯子的文字中,传统村寨屋顶与现代卫星信号接受器、古老的宁静与现代的躁动、温良恭检的母亲与性感诱人的美女,处处皆见对比、矛盾与融合。那照片影像所表现的也一样;木石房屋的顶部延伸到屋角边,突然出现的是朝向天际的金属”锅盖“,背景云雾深锁的山头象征着村寨生活的封闭与阻隔,如今却被那向外张望的”锅盖“突破。这也是高屯子基于其多年在松潘、在阿坝州、在成都的生活经验,诚实面对、表述羌族村寨生活的现实。


  我们再看看以下这一段文与图:


  2009年8月,"羌绣帮扶计划"与现代传播集团,在香港举办民族文化推广活动,还居住在邛崃城区救灾板房内的永顺父子,被邀请去表演释比舞蹈。先前在夕格羌寨,贵生上山放牧牛羊时,总喜欢在乱石丛中找一块草坪坐下,任随牛羊在身边吃草咩叫。现在他以同样的坐姿,往酒店宽大肥厚的地毯上一坐,感觉地毯比草坪确实要舒服一些,一直冲着自己微笑的几位美女,也好像比悠闲吃草的牛羊,更赏心悦目。


  同样的,在文字里作者描述”还居住在邛崃城区救灾板房内的永顺父子“被移置于香港现代都会,羌的传统”民族文化“被”现代传播集团“搬到都会中作宣传、展演,以及贵生以放羊时坐在乱石坡草坪上的坐姿坐在香港酒店肥厚的地毯上。照片中,贵生坐在地毯上,将一个麻布口袋放在身边;后方,他的儿子伫立仰望着展示墙上”追寻现代中国“几个大字,手上仍持着羊皮鼓,这种羌族传统文化的刻板象征,作为少数民族与”现代“之间的接点,也许就是被邀来香港的原因。高屯子的作品便是如此,在充满对比、矛盾的呈现与表达中,传达出对现代的反讽与对传统的反思。


  把生活本来的反差与矛盾洞察并加以呈现与反思,这样的艺术作品,包括学术着作,往往更接近真实。


  因而,高屯子以图片、文字、纪录片语言所着的这本《羌在深谷高山》,不仅在其影像与文字所显现的艺术魅力,这本书还可以让一般读者省思自己对民族、文化与传统的”常识“,可以让不知该如何表述”异文化“的学者将之视为一本”实验民族志“,藉以反思学术性的少数民族文化,书写如此产生的”学术知识“。


  王明珂,著名历史与人类学者,台湾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哈佛大学博士,长期在川西阿坝州、甘孜州等地进行藏、羌社会与历史记忆研究,以及在蒙、藏牧区游牧人类生态研究。着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寻羌》、《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等。

 
(新闻来源:艺术家提供)